“出檐”是指在帶有屋檐的建筑中,屋檐伸出梁架之外的部分。在中國古代建筑中,出檐的大小有著很具體的尺寸規(guī)定。另外,關(guān)于出檐也要根據(jù)建筑大小區(qū)分,有小式建筑、大式斗拱建筑。
小式房座,以檐檁中至飛椽外皮(如無飛椽至老檐椽頭外皮)的水平距離為出檐尺寸,稱為“上出檐”,簡稱“上出”,由于屋檐向下流水,故上出檐又形象地被稱為“出水”。如下圖所示,小式建筑的上檐出尺寸:取檐柱高的3/10。將上出尺寸分為三等份,其中檐橡出頭占兩份,飛檐出頭占一份。圖中D為檐柱的直徑。
大式斗拱建筑的上檐出尺寸由兩部分組成,一部分是由正心桁中心到挑檐桁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,這部分尺寸按斗拱出踩數(shù)確定,即斗拱出挑尺寸。另一部分是由挑檐桁中心至飛檐椽頭外皮尺寸,取21斗口。其中2/3檐椽平出尺寸,1/3飛檐平出尺寸。如下圖:
此外,出檐還有上出、下出之分。上出是指屋檐向下流水的部分,下出即臺明出沿,由檐柱中心延出至臺明外沿邊的長度稱下出。小式建筑下出取4/5上檐出或檐柱徑的2.4倍;臺明高取柱高的1/5或2倍柱徑。大式建筑下出取上檐出3/4,臺明高取挑尖梁下皮至臺明上皮高的1/4。
總的來說,出檐的設(shè)計不僅考慮到了建筑的實用性,還融入了古人對于美學(xué)的理解,成為了中國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